当地时间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蒙吉·巴文迪(Moungi Bawendi) ,化学何路易斯·布鲁斯(Louis 年诺Brus)和阿列克谢·叶基莫夫(Alexei Ekimov),以表扬他们关于“发现合成量子点”的化学何贡献。
诺贝尔奖官方指出 ,量子点如今已是化学何纳米技术“工具箱”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这三位得主都是年诺探索纳米世界的先驱 。
诺贝尔化学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诺贝尔奖获得者……已经成功地生产出了如此小的化学何粒子 ,其特性由量子现象决定。年诺这些被称为量子点的化学何粒子现在在纳米技术中非常重要。” 。年诺“研究人员相信 ,化学何未来它们可以为柔性电子产品、年诺微型传感器、化学何更薄的年诺太阳能电池和加密量子通信做出贡献 。”
不过 ,今天早些时候 ,瑞典皇家科学院似乎无意中“公布”了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三名科学家的名字。
据瑞典媒体报道 ,在距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评选成果发布仅剩约四个多小时前,瑞典皇家科学院竟然发生误发电子邮件的“乌龙事件”。
据报道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最早将于当地时间今早11点45分公布 ,但瑞典皇家科学院早在07:31就发出了一封标题为“他们为纳米技术播下了重要种子”的电子邮件。
其中包含的一份新闻稿称,“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奖励量子点和纳米粒子的发现和开发 ,这些纳米粒子非常小 ,其尺寸决定了其特性”。电子邮件还包括将美国剑桥麻省理工学院的蒙吉·巴文迪(Moungi Bawendi) ,美国量子晶体科技公司的阿列克谢·叶基莫夫(Alexei Ekimov)和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路易斯·布鲁斯(Louis Brus)列为获奖者。
事发后,诺贝尔委员会及时进行了澄清,几位委员会成员强调尚未就该问题做出一切决定。诺贝尔化学委员会专家海纳·林克对当地媒体表示 :“我们还没有做出决定 ,因此发布新闻稿绝对是一个错误 。”
瑞典皇家科学院现任常务秘书汉斯·埃莱格伦(Hans Ellegren)已通过电子邮件通知该学院的所有成员有关错误邮件的信息 。他写道 ,尚未作出决定,决策会议将按方案于9 :30开头,宣布将在11:45的新闻发布会上照常进行 。
不过现在看,邮箱内容与实际获奖者并无出入
。
诺贝尔化学奖向来被视为“理综奖” ,常常把奖发给跟生物或者物理沾边的成果——过去12年间,诺贝尔化学奖有四次颁给了生命科学研究 ,还有两次给了主要用于生物学研究的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和冷冻电镜 。
先来看一组数据 ,自1901年以来,一共颁发了114个诺贝尔化学奖 ,一共有189位获得者,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和美国科学家卡尔·巴里·夏普莱斯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89位得主中 ,有63位独享奖项者 ,8位女性获奖者。
最年轻得主是法国物理学家弗雷德里克·约里奥 ,他在1935年与他的妻子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因稳定的人工放射性的发现一起获得化学奖时仅仅有35岁。他的妻子也是著名物理学家 、诺贝尔奖得主居里夫人的长女。
最年长得主是约翰·B·古德纳夫,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足够好”老爷爷,他在2019年获得化学奖时已经97岁,他也是所有奖项类别中年龄最大的获奖者。
约翰·B·古迪纳夫的英文名是John B. Goodenough ,Goodenough被网友直译为“足够好” 。
来源丨央视新闻、环球时报、新民晚报 、路透社 、IT之家